“中国流动人口问题研究”开题研讨会召开

发布时间:2011.05.09

      2008325日上午2007年度教育部哲学社会科学研究重大课题攻关项目——“中国流动人口问题研究”开题研讨会在中国人民大学逸夫会议中心召开,会议由该项目首席专家杜鹏教授主持。教育部社科司成果处魏贻恒处长、国家人口计生委政策法规司于学军司长中国人民大学科研处杨燕萍副处长、流动人口问题研究领域的资深专家及该课题组主要成员出席了研讨会。

杜鹏教授首先对该课题的研究意义、研究目标、理论框架、研究内容、课题成果及进度安排等有关问题进行了简要介绍。迅速增加的流动人口已对社会、经济和家庭产生了诸多影响,并成为事关我国经济和社会发展全局的社会问题及现代化进程的重要战略问题,因此,及时研究流动人口问题有着极其重要的理论和现实意义。该课题的研究目标包括准确描述流动人口的生存发展状况与发展趋势、产业结构调整和社会制度转轨等重大问题;理清流动人口内部的各个问题及其与社会经济发展的逻辑关系、推动理论创新和对流动人口问题的综合治理;通过为流动人口需求与政府供给的有效结合提供对策建议,达到优化流动人口公共服务政策的研究目标。该课题的理论框架和研究内容主要包括流动人口的现状、形成机制及其发展趋势、流动人口的就业与收入、流动人口的社会保障、流动人口的居住和社会融合、流动儿童与留守儿童、对流入地和流出地的影响、流动人口的生育状况等七个方面(子课题)的内容。该课题将在充分挖掘已有数据、开展专项调研和数据分析的基础上,预期用3年时间完成《中国流动人口问题研究》专著并以学术论文形式及时发表阶段性研究成果,同时,对流动人口问题数据库进行建设。

与会咨询专家在充分肯定该课题的重大研究意义和研究内容的基础上,提出了修改意见和建议。于学军司长从政府角度肯定了流动人口问题的重要性,同时指出流动人口问题难以解决的根本原因在于政府在法律、法规、政策上的欠缺和准备不足。对此,于学军提出了三点建议:加强国际视角的研究、加强对策性研究、加强与政府部门的沟通与合作。

中国人民大学社会与人口学院邬沧萍教授指出,流动人口问题是中国乃至全球的一个重大问题,它不仅涉及社会、经济问题,还涉及到民族团结、社会稳定等政治问题。对流动人口的研究既要有多学科视角,又要体现人口学研究的优势所在。邬沧萍教授还提出注重方法创新和理论创新,通过个案调查与数据分析相结合,使研究成果更加生动活泼;以政治视角为突破口,通过加强国际对比、关注社会公平和人权等问题进行理论创新。

北京大学社会学系马戎教授在肯定该课题重大研究意义的基础上,结合自身的研究经验和体会,建议该课题应加强产业结构调整问题、跨境劳务输出问题、农村教育发展问题、未婚流动人口的择偶问题和已婚流动人口对婚姻家庭影响的研究。

南开大学经济学院原新教授建议,在传统推拉理论的基础上,结合经济学、社会学及其他领域已有理论研究,对中国特殊的人口流动现象及背景进行深入细致地分析和解释,进而达到理论创新的目的。此外,还强调了人口流动对政治安全和社会稳定的重要影响。

中国人民大学商学院陈甬军教授建议加强对流动人口在社会、经济、文化和历史背景方面的分析,加强流动人口概念界定、流动人口规模测算及形成机制的研究。

中国人民大学农业和农村发展学院白南生教授认为,城市化的核心问题是新进居民和原有城市居民如何相互适应问题、政府如何协调和管理问题、输出地社会政策及长期家庭分离引起的社会问题。在介绍自身研究成果的基础上表示,愿意和该课题组成员分享已有流动人口方面的调查数据。

最后,课题组成员和与会专家进行了广泛交流和讨论。与会专家的意见和建议对于丰富研究内容、增加数据来源、开拓研究思路、促进研究创新具有很大启发意义。

“流动人口问题研究”开题研讨会获得了圆满成功,为该课题研究的顺利开展打下了良好基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