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年创新汇客厅暨科研新势力座谈会举行 聚焦人工智能与国家治理现代化

发布时间:2025.07.10

7月4日,中国人民大学青年创新汇客厅2025年第9期(总第15期)暨科研新势力座谈会举行。

中国人民大学校长林尚立出席并讲话。聚焦人工智能与国家治理现代化这一主题,来自公共管理学院、国际关系学院、财政金融学院、法学院、人口与健康学院的青年教师和学生从公共决策、国家安全、金融、法治、健康治理等角度进行探讨。

林尚立表示,在当今时代,跨学科交流与思想碰撞至关重要。中国人民大学将人工智能、大数据、区块链等数字技术与社会科学融合,提出了“智慧治理”新模式,为新文科与新工科交叉融合提供了重要路径。他希望青年学者能够突破固有专业限制,以更宽广的视野、更敏锐的眼光、更丰富的想象力和创造力,在跨学科领域不断探索。学校将努力为青年教师搭建更高水平的学术平台,打造具有世界影响力的学术共同体,鼓励青年学者勇立时代潮头、开拓创新天地,从中国的实践经验出发,为世界贡献前瞻智慧。

公共管理学院教授夏方舟阐述了人工智能在感知、决策、交互、模拟、协同五个方面的潜力,通过数据融合、决策赋能、数字孪生、政策模拟、云边协同等途径能够有效解决传统国土空间治理缺陷,促进决策智能跃升。

国际关系学院教师刘丽娜从认知安全角度探讨了人工智能在国家安全治理中的作用。她提出中国亟须从技术创新和社会韧性两个维度,构建“技术领先、社会韧性强”的现代化国家认知安全体系。

财政金融学院博士生蒋东明探讨了人工智能在银行业金融风险治理中的应用,认为人工智能可为银行产品推广等提供精准预测,相关技术能够弥补金融风险管理中关注力有限的问题,帮助金融市场中的人更易获取信息并决策。

法学院博士生姜婧莹以“版权 AI 智审”、 普法 AI 小助手数据库等为具体示例,展示了人工智能在国家司法与行政工作中的应用,提出人工智能技术对司法工作提质增效具有重大意义。

人口与健康学院博士生王沛介绍了AI技术在大学生心理健康服务领域的创新实践。应对当前大学生群体的心理健康问题这一挑战,生成式人工智能的快速发展可提供新的契机。

科研处处长钱明辉介绍了科研新势力创新工程。该项目围绕青年人才摸排、青年平台搭建、青年项目资助、青年成果评价、青年人才宣传五个方面创新推出了多项举措,为青年人才开展科学研究打造“五青联动”的新生态。

在交流研讨环节,马克思主义学院博士生陆春霖、历史学院博士生洪鉴璇、哲学院博士生林逸航、高瓴人工智能学院本科生项嵩博、信息学院研究生王玮航、化学与生命科学学院博士生卿成林分别围绕人文社会科学在智慧治理时代的独特价值和作用、面向2050智慧治理的新形态以及青年新势力要做好哪些准备展开交流讨论。科研处副处长路磊主持本次活动。

本文转自中国人民大学官方网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