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育部哲学社会科学研究重大课题攻关项目“坚持和加强党的全面领导研究”开题论证会举行

发布时间:2019.03.04

2019年3月2日,教育部哲学社会科学研究重大课题攻关项目“坚持和加强党的全面领导研究”开题论证会在中国人民大学举行,会议由中国人民大学党委副书记、纪委书记、马克思主义学院院长吴付来主持,来自中国中共党史学会、教育部、经济日报社、中共中央党校等高校和研究机构的领导、专家出席会议,中国人民大学科研处关晓斌副处长作为项目管理单位负责人、中国人民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副院长陶文昭教授作为学院项目管理单位负责人参加会议。

到会的专家组成员包括:原中共中央党史研究室主任、中国中共党史学会会长、中国中共党史人物研究会会长欧阳淞(正部级),教育部高校社科发展研究中心主任王炳林教授,经济日报副总编季正聚研究员,北京市党建研究所所长、北京市党建研究会秘书长章建伟,中共中央党校科研部副主任刘宝东教授。

(与会专家欧阳淞、王炳林等)

吴付来副书记首先代表学校和学院对与会的各位专家表示热烈的欢迎和由衷的谢意。他说,“坚持和加强党的全面领导研究”这个项目不仅是一个十分重大的理论课题,也是一个十分重大的实践课题,对此学校和学院都十分重视。他希望与会专家不仅就项目本身提出宝贵意见,而且希望课题组与各位专家保持密切联系,随时请教,高质量地完成研究任务。

(吴付来副书记主持会议)

项目首席专家、中国人民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教授张世飞就项目的研究意义、研究框架和主要内容、研究思路、研究方法、重点难点及可能创新、研究计划和预期成果等六个方面的内容进行了汇报。张世飞教授提出,坚持和加强党的全面领导,有助于全面把握坚持和加强党的全面领导的科学内涵和精神实质,有助于全面把握“党的领导”与“党的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的关系;有利于进一步提高党的建设质量,有利于进一步推进全面从严治党。项目研究的主要任务,就是以坚持和加强党的全面领导为总体问题,以党的全面领导为研究对象,以阐述坚持和加强党的全面领导的形成基础与背景、主要内容、实现路径、重大意义为主要内容,并将其细化为十二个专题进行研究,力求遵循理论与实践相结合、历史与逻辑相统一、国内与国际相补充的原则,实现构建理论体系、探索对策建议的目标。他从“一个中心”、“两个重点”、“三个版块”、“四大问题”、“十二个专题”等方面简要介绍了项目研究的框架等问题。

各位专家对课题的设计框架、内涵及组织实施计划予以高度评价,对课题预期成果予以很大期待,并提供了具体的修改建议。

评审组专家、原中共中央党史研究室主任、中国中共党史学会会长、中国中共党史人物研究会会长欧阳淞表示,党的十八大以来,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十分重视坚持和加强党的全面领导。党的十九大报告所提的十四个坚持,第一个坚持就是强调要坚持党对一切工作的领导。总的来看,该课题指导思想明确,政治站位高,框架清晰,立意新颖,结合了中央精神和当前实际,具有很强的实践意义和理论意义。欧阳淞认为,课题应注意从“党的理想信念宗旨”和“党的历史使命”两个方面来深化研究,同时应该注意结合最新中央讲话精神,密切跟进党的十九大以来中央决策部署,深入学习领会习近平总书记就加强党的建设的重大意义作出的一系列重要论述。此外,欧阳淞谈到,研究坚持和加强党的全面领导的历史发展,要按照党的历史发展四个时期的基本脉络展开,要注意横向展开与纵向展开的结合。他认为,“什么党的政治建设抓得好,党的全面建设就抓得好,党的工作就抓得好”,要尤其注意党的全面领导和党的建设特别是政治建设之间的联系,“坚持和加强党的全面领导是加强党的政治建设的重中之重”。最后,欧阳淞建议,希望课题组能够进一步深化、细化课题的设计框架,全面梳理近年来习近平总书记关于坚持和加强党的全面领导的重要论述,注意当前学界的相关研究成果,密切关注党的建设工作中出现的亟需解决的重大现实问题,为解决好党的建设的历史性课题建言献策。

(欧阳淞会长点评)

教育部高校社科发展研究中心主任王炳林教授表示,课题组具有丰富的前期成果,有比较好的研究基础,具备一定的研究优势。王炳林教授认为,坚持和加强党的全面领导是一个具有重大理论和现实意义的课题,因此“首先要注意对党的领导的科学内涵进行界定”。“希望课题组能够加强研究的问题意识,着重认识好、分析好如目前党的建设工作中出现的重点、难点问题,并能够从世界视野出发,同俄罗斯、新加坡等国家进行比较,拓宽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的最大优势是中国共产党领导”的认识和理解。”

(王炳林教授点评)

经济日报副总编季正聚表示,“坚持和加强党的全面领导”是党的建设的重要课题,具有重大的理论和现实意义。季正聚研究员认为,课题组应该密切结合最新中央讲话精神,特别是中央于2月27日公布的《中共中央关于加强党的政治建设的意见》。他同时建议,应该注意坚持和加强党的全面领导中出现的若干现实问题,如“两个维护”和民主集中制的问题,中央与地方关系的问题等等。

(季正聚副总编点评)

北京市党建研究所所长、北京市党建研究会秘书长章建伟结合自己的实际工作经验,就课题的四大板块提出了相关建议。他强调,“在坚持和加强党的全面领导的科学内涵部分,尤其应该结合新近出台的《中共中央关于加强党的政治建设的意见》”。他建议,课题组可以从四个伟大、党的政治领导、党内政治生态等方面细化研究内容,在具体撰写过程中应该把握好理论与现实、史与论的关系。

(章建伟所长点评)

中共中央党校科研部副主任刘宝东教授表示,课题组应该抓住“题眼”,进一步细化研究框架。他从“政治建设”、“党的全面领导”、“全面从严治党”等方面就如何深化研究提出了自己的看法和观点。

(刘宝东教授点评)

子课题负责人代表、中国人民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何虎生教授、郑吉伟教授出席了本次开题论证会并与专家组成员进行了富有成效的探讨与交流。何虎生教授指出,总的来看,课题的总体结构清晰,实践意义重大,具体表述准确。何虎生教授建议,未来研究要在坚持和加强党的全面领导的实践路径上下工夫,一方面要进行普遍性案例的研究,另一方面要针对高校做具体的个案研究。郑吉伟教授则强调,课题研究要注意研究的学术性与现实性的结合,学术话语与大众话语的结合。

(何虎生教授发言)

(郑吉伟教授发言)

中国人民大学科研处副处长关晓斌对与会的专家组成员及课题组成员表示感谢,希望课题组成员能取得好成果、圆满完成课题研究任务。

(关晓斌副处长发言)

中国人民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副院长陶文昭教授指出,课题组要对齐自身研究的优势和不足,发挥理论方面的特长,补齐政治短板和实践短板,下大工夫、花大力气。同时,要进一步做好实证调研工作,针对三五个党的建设工作的核心问题、重大问题,着力研究,往深里写、往实里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