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新研究

赵晶:群团改革对企业创新的影响

发布时间:2020.01.07

来源:《管理世界》2019年第12期 

作者:赵晶

作者简介:

赵晶, 现任中国人民大学商学院教授、博士生导师,中国人民大学民营企业公司治理与发展研究中心副主任,中国人民大学杰出学者,中国企业管理研究会副理事长。长期从事企业战略管理、公司治理的研究。 研究成果发表在《Journal of Family Business Strategy》、《Asia Pacific Journal of Management》 、《管理世界》、《中国工业经济》、《南开管理评论》、《中国人民大学学报》等高水平期刊上。独立主持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3项。获得了教育部霍英东高校优秀青年教师基金奖、蒋一苇企业改革与发展学术基金论文奖、高校人文社科优秀成果奖、北京市哲学社会科学优秀成果奖等多项奖励

论文摘要:

全面深化群团改革是深化党和国家机构改革的一项重要内容,也是建立新型社会治理体制的必然要求。基于社会网络理论,本文以2010-2015年A股1500家上市公司工会、共青团以及妇联组织的活动为数据样本,探讨了群团改革对企业创新能力的影响。研究发现:群团改革提升了企业的创新能力,特别是提升了实用新型专利和发明专利的研发效率;具体地,群团改革改变了企业群团活动重心,业务促进类活动显著增加,企业创新能力显著增强;与私营企业相比,群团改革对于国有企业的影响更为明显。本文揭示了群团改革提升企业创新能力的作用机制——群团改革改变了企业群团组织的工作重心,优化了企业的创新网络:一方面提高了企业员工学习能力,促进信息和知识在企业内的传播;另一方面耦合异质性资源和技术,使企业获得更多外部网络中的新思维。

本文主要贡献有以下几个方面。在理论层面上:(1)本文首次将群团改革研究视角聚焦到企业层面,丰富了群团改革的理论内涵,弥补了群团组织研究的不足。(2)本文创造性地关注了企业群团组织对企业创新的重要价值。既有研究热衷于探讨高管团队、机构投资者等内部重要利益相关者对企业创新的影响,忽略了群团组织的重要作用。本文扎根中国情景,深入探讨了群团改革对于企业创新的影响机制,是对企业创新研究的有效补充。(3)以社会网络理论为切入口,本文系统地分析了群团改革提升企业创新能力的理论路径和作用机理,弥补了现有的群团改革研究停留于政策解读、现象分析的不足,也为后续研究提供新的视角。

在实践层面上:(1)本研究从企业层面上对群团改革的实践效果进行了检验,为未来群团政策的调整优化提供了参考。(2)本文发现了基于不同职能定位的群团组织及其活动对企业创新能力影响的差异性,为未来企业开展群团活动以提升创新绩效和未来群团政策调整提供反馈和依据。(3)本文为私营企业进一步深入推进群团组织改革,更好地发挥群团组织在私营企业创新中的作用提供了借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