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布时间:2019.11.01
来源:《中国社会科学》 2019年第2期
作者:陈胜前
作者简介:
陈胜前,男,1972年生,湖北嘉鱼人。1989年考入吉林大学考古学系,1993年毕业,同年考入北京大学考古学系,1998年赴美留学,2004年获哲学博士。主要研究兴趣与领域包括考古学理论、考古学思想史、农业起源、石器分析、遗址过程、史前艺术、考古教育等。已发表论文近百篇,出版专著《史前的现代化》、《思考考古学》、《学习考古》、《人之追问》等;译有《追寻人类的过去》、《考古学的关键概念》等。
文章摘要:
目前学科内外对中国考古学的发展状况缺乏理论化的系统把握,经过修正的范式与范式变迁的概念可以用作了解它的工具。考古学研究中范式构成可以包括概念纲领、支撑理论方法、实践体系三个部分。考察考古学研究的发展还需要结合其外部与内部关联,前者包括时代背景、思潮与相关学科的发展,后者指考古学理论、方法与实践之间存在的关联。最后,是要注意考古学的发展存在旧石器-古人类考古、新石器-原史考古、古典-历史考古三个分支,不同分支有不同的发展历史、关联学科与理论方法;同时考古学理论存在若干个层次,在考察考古学研究发展形成需要注意不同分支与不同理论层次。
从以上三个途径来考察中国考古学的发展,可以发现,中国考古学研究一方面存在若干前范式的特征,与此同时,中国考古学研究中至少存在文化历史考古、马克思主义考古、古典-历史考古以及功能主义考古四种具有范式形态的研究。不过,其中只有文化历史考古真正达到范式的高度,具备范式所有要素。文化历史考古范式源于新石器-原史考古领域,它以考古学文化这个关键概念为中心,以考古地层学与考古类型学为依托,在探索中华文明起源的重大课题上发挥了重要作用。也正因为文化历史考古范式具有成熟的形态与成功的实践,它对于其他两个考古学领域(旧石器-古人类考古、古典-历史考古)产生强烈约束,尽管文化历史考古范式在这两个分支领域的应用并不是很适合。
对比以英美考古学为代表的西方考古学的范式变迁,我们注意到中国考古学的正处在范式变迁的过程之中,考古学的内部与外部关联都具有重要的影响,内外关联的大部分因素有利于变迁的发生,但在外部关联上还存在一些约束。在可以预见的将来,如果中国考古学重视基本理论建设的话,在文化历史考古范式之外,至少还可以增加古典-历史考古、马克思主义考古以及功能-过程考古三个范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