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布时间:2021.04.01
来源:《经济研究》2020年第12期
作者:张成思、田涵晖
作者简介:
张成思,中国人民大学财政金融学院教授,教育部“长江学者”特聘教授,博士生导师,中国人民大学财政金融学院副院长兼系主任。
论文摘要:
本文从食品与非食品、消费与非消费两个层次对2001—2019年期间中国的结构性通胀特征进行刻画,并基于预期形成的传染病学模型和适应性学习模型,将结构性通胀特征纳入通胀预期形成机制的微观基础模型,分别采用单方程回归和SVAR模型来实证分析结构性通胀对通胀预期的影响机制。结果显示:居民和专家预期对结构性通胀的即期反应模式相似,食品类和非食品类通胀率均正向驱动通胀预期,不过后者驱动效应高于前者;通胀预期仅受消费类通胀率影响,而非消费类通胀率对预期没有显著驱动效应。同时,通胀预期对结构性通胀冲击的动态响应模式与即期反应整体相似,但存在微妙区别:从食品与非食品类划分来看,居民和专家预期均对非食品类通胀率冲击做出持续正向响应,对于食品类通胀率冲击的响应基本不显著;从消费与非消费类划分来看,居民和专家预期均仅对消费类通胀率冲击做出持续正向响应,对非消费类通胀率冲击无显著响应。研究结果暗示,我国经济主体在形成预期时对非食品类通胀率更加敏感,决策层对通胀预期的引导可以给予相应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