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新研究

谢富胜:全球生产网络视角的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基于政治经济学的理论逻辑和经验证据

发布时间:2019.11.29

来源:《管理世界》 2019年第11期 

作者:谢富胜、高岭、谢佩瑜

作者简介:

谢富胜,经济学博士,中国人民大学经济学院副院长、教授、博士生导师,中国《资本论》研究会副秘书长、《政治经济学评论》副主编、中国人民大学全国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政治经济学研究中心副主任,主要从事马克思主义经济学基础理论、当代资本主义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政治经济学研究,在《中国社会科学》、《地理学报》、《马克思主义研究》、Review of  Radical Political Economics、Science & Society、 Etudes Marxistes 等国内外学术期刊上发表论文80多篇,出版学术著作2部,曾获北京市第十二届哲学社会科学优秀成果奖一等奖、第十四届孙冶方经济科学奖、北京市第十届哲学社会科学优秀成果奖二等奖等奖项、宝钢优秀教师奖、国家级教学成果奖等荣誉称号。

文章摘要:

本文从经济全球化进程考察中国经济发展的阶段性特征。研究发现,我国自2000年左右深度融入全球生产网络所形成的投资、出口联动增长模式支撑了2000-2007年的高速增长,新常态源于2000年以来形成的增长模式的社会经济条件遭到破坏。在适应和引领新常态的过程中,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可以把过剩的产能转移到中部农村地区的地下管网建设,修复资本的同时推进乡村振兴战略。与此同时,企业要努力建设关键部件开发平台,推进关键部件创新,获得全球制造的标准制定权。通过构建集成创新的核心企业和不同层次的模块化生产企业之间的国内生产网络,满足我国标准化需求和个性化需求并存的动态需求结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