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布时间:2019.05.20
来源:《MANAGEMENT SCIENCE 》 卷: 64 期: 3 页: 983-1476 出版年: MAR 2018
作者:Dai, Zhixin; Galeotti, Fabio; Villeval, Marie Claire
作者简介:
代志新,经济学博士,毕业于法国里昂大学。自2016年9月起任职于中国人民大学财政金融学学院,助理教授。2016年11月至2017年8月,挂职北京市地税局稽查处副处长。2017年1月入选中国人民大学杰出青年学者。主持国家自然科学基金,人民大学科研基金面上/面上重点等多项基金项目, 作为核心成员参与两项社科重大项目及多项自科项目。主要研究领域包括行为财政学,行为经济学,实验经济学等,也是Journal of Public Economics, Journal of Economic Behavior and Organization, Transportation policy, Police Practice and Research- An International Journal 以及中国人民大学学报等国际国内期刊匿名评审专家。
文章摘要:
不诚实行为是现代社会很多领域都面临的一个问题,从金融部门到公共交通,从体育运动到政治和学术,对整个社会而言,造成的损失非常巨大。单就税收而言,美国国内税收局统计的数据显示,每年逃税所造成的损失达到了应收税收的16%。由于不诚实行为本身具有隐蔽性,因此我们难以获得可靠的实证数据来对其进行研究,所以这也解释了实验方法在该领域研究的盛行。现有实验研究结果对加里·贝克尔的标准的犯罪经济学模式提出了挑战,这些研究发现不诚实态度单纯依靠成本收益分析方法无法完全解释。但是实验室研究面临的一个重要批评就是其外部有效性的问题,这个批评认为实验室研究结果固然有很强的内部有效性,但是其结果无法外推,因此对于政策的制定参考意义有限。为了回应这一批评,我们设计了一个利用普通乘客作为被试来进行不诚实态度的实验来验证外部的不诚实行为是否和实验室决策相关。具体而言,我们使用不同的乘客样本进行了现场实地试验来研究对普通乘客对于不诚实的态度。
我们设计了三个指标来区分被试的外部不诚实态度。首先在乘客刚下车时就邀请乘客至实验室,在实验结束的时候给予用使用后的车票换取一张可以全天乘坐公共交通的天票来测量有多少乘客在乘车过程中没有买票;第二,我们让乘客自己回答是否在最近的十次乘坐公共交通经历中是否有不买票的经历;第三,我们邀请了一批在现实中乘坐公共交通未买票被罚款的乘客群体。符合上述三种指标的乘客被定义为具有不诚实行为,我们比较这些指标和乘客在实验室所做的买票或者不买票的决策。我们发现被试在实验室的决策和真实世界的(不)诚实行为的强烈相关。而且,在真实世界中由于逃票被罚款的被试在实验室比其他逃票者表现的更加诚实,但是如果引入交通的具体实验背景的话该区别不再显著。总的来说,尽管在乎社会形象的欺诈者不诚实的程度低一些,我们的研究结果表明实验室里对不诚实的简单测试可以预测生活中不诚实行为。
该研究具有重要的方法论意义。最重要的贡献在于我们回应了实验经济学有关外部有效性的批评。 有批评指出实验被试在实验室的行为和其外部的行为无关,因此实验结果无法外推用于指导政策的制定。我们的研究结果发现实验被试不会因为其在实验室进行模拟决策就改变其行为,而且实验被试在多个实验决策任务中的行为具有一致性。这个发现首次为运用实验室实验方法来研究不诚实行为提供了外部有效性的实证支持,能够为后来的使用实验方法来研究不诚实行为的研究者提供更多的信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