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布时间:2024.10.25
文章来源:《中国社会科学》2024年第10期
摘要:1923年,中国语言学领域围绕古音研究的“科学准绳”爆发了一场“古音辨”。经此辩论,“科学”导向的现代研究范式成为中国语言学研究的主流。与此同时还发生了“古史辨”和“科玄论战”。“古音辨”和“古史辨”攻克了中国传统学术“古音”和“古史”两个“堡垒”,“科玄论战”提升了中国学人对“科学”的认知。三场论辩在学术认识论上都推崇“拿证据来”的“求真”,中国文史研究由此整体进入现代化。中国马克思主义学者前进一步,指出“求真”的归宿是“求是”,能做到在物质世界和整体历史进程中回答“为什么”的理论是唯物史观。从此,中国现代文史研究在“是什么”和“为什么”两个维度渐次展开。
作者简介:姜萌,男,1980年6月出生。2000年考入山东大学历史学专业,2011年6月毕业于山东大学儒学高等研究院,获中国近现代史方向博士学位。2011年8月入职中国人民大学历史学院。2015年8月晋升副教授,2020年1月被评为中国人民大学“杰出学者”(青年A岗)。2020年8月晋升教授。现为中国人民大学历史学院教授,博士生导师,兼任中国人民大学史学理论研究所副所长。主要研究领域为中国近现代史、学术史、思想史、史学理论、公共史学。